本网站使用技术型(必要)和分析型cookies。
继续浏览即表示您接受 cookies 的使用。

新闻

输入您的搜索参数
Reset
29 January 2024
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纪念日:一场纪念大屠杀受难者的音乐会

在今年的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纪念日之际,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和文化中心通过音乐这一世界性语言向大屠杀受难者致意,用意大利犹太裔作曲家们最重要的作品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音乐之旅。由小提琴家、中提琴演奏家马乌罗∙托尔托莱里(Mauro Tortorelli)与钢琴家安吉拉∙梅卢索(Angela Meluso)组成的Gran Duo Italiano二重奏在音乐会上演奏了一系列意大利作曲家的精选作品,这些作曲家有些在大屠杀中遇害,有些得以幸存。以色列驻华大使潘绮瑞阁下(Irit Ben-Abba)、在华犹太群体的多位代表、驻京外交使团代表以及众多中国观众出席了此次活动。 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Massimo Ambrosetti)在其开幕致辞中指出:“意大利非常重视‘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纪念日’的相关活动。意大利公民与各级机构都对这一纪念日深有感触,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保留对大屠杀黑暗时代的记忆,并提高人们对反犹太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不宽容行为可能导致的惨无人道深渊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缅怀大屠杀受难者纪念日’的最终目标是帮助防止种族灭绝和危害人类罪的暴行再次发生。” 79年前的1月27日,苏联红军推倒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栅栏,解救了纳粹集中营内囚禁的种族屠杀幸存者。在这一天,全世界发现了人类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恐怖行径:大屠杀。在那十年左右的时间内,来自欧洲各地的约600万犹太人被纳粹驱逐和杀害。 意大利于2000年7月20日颁布法律设立了缅怀大屠杀受难者纪念日。该法的第一章规定每年的1月27日为标志性的一天,以此来“提醒人们记住犹太人大屠杀,种族主义法律,在意大利遭受迫害的犹太公民,遭受流放、监禁和死亡的意大利人,以及在各领域和阵营中反对灭绝政策、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和保护被迫害者的勇敢的人”。

查看更多
26 January 2024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拉开“马可·波罗逝世 700 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序幕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于2024年1月25日拉开了纪念“马可·波罗逝世 700 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一场发布会开启了当天的活动,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Massimo Ambrosetti)在发布会上对马可·波罗(Marco Polo)这一人物以及今年将会开展的主要相关活动进行了介绍。   随后,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及文化中心组织放映了电视迷你剧《马可·波罗》的第一集。《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Rai)创作的一部知名电视剧,由朱利亚诺·蒙塔尔多(Giuliano Montaldo)执导。该剧共8集,以其卓越的历史呈现和史诗般的叙述,生动地讲述了马可·波罗的生平故事。   马可·波罗是一位威尼斯旅行家和商人,他于13世纪开启冒险之旅,沿着古丝绸之路到达了远东。如今,他被视为东西方之间杰出的“文化中间人”,也是意中两国关系的象征。举办“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纪念活动不仅是对这位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其在意中对话及意中数百年关系中所代表的象征意义致敬。   在“蒙古和平”时期,一个密集而复杂的商队路线网络将东亚(特别是中国)与近东以及地中海盆地相连接,切实地将整个欧亚大陆统一起来。沿着古丝绸之路行经的线路,不仅有人员和货物的流通,还有思想的传递,这些都促进了当时相距甚远的两个世界之间富有成果的文化、科学和艺术交流。《马可·波罗游记》详细见证了这一由交流与经验织就的非凡网络,它不仅让14世纪的意大利和西方世界对中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让他们对东方世界产生了丰富的想象。马可·波罗因此成为了合作范式和文化对话的关键人物,这种合作与对话至今仍在继续。   2024年对于意中合作而言是尤为重要的一年。在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之际,同时也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整个意大利外交领事网络旨在通过在各个领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推动和加强两国关系,文化领域显然是其中的优先事项。今天,马可·波罗留下的遗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成为意中两国建立新的联系、加强彼此关系的宝贵灵感源泉,为我们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以及丰富两国间建立的跨文化对话做出积极贡献。

查看更多
23 January 2024
2024 年和 2025 年的生存核验工作

INPS 宣布将启动2024 年和 2025 年对在国外领取养老金人员的生存核验工作。 核验工作将于 2024 年 3 月至 2024 年 7 月期间由Citibank N.A.以常规方式进行。意大利驻华大使馆领事处已向相关人员发送电子邮件,请未收到邮件通知人员发送电子邮件 consolare.pechino@esteri.it  或拨打电话 +86 10 85327696/7693/7679与意大利驻华大使馆领事处联系。

查看更多
18 January 2024
违反A.I.R.E.登记义务的处罚制度实施

未登记 A.I.R.E.会发生什么情况: 当事人须在变更居住地后 90 天内向主管使、领馆申报登记 A.I.R.E. ,与此同时其信息将从原籍市政府(Comune)的常住人口登记册(A.P.R.)注销。 根据 2023 年 12 月 30 日第 213 号法律规定,任何有登记义务者如违反 1954 年 12 月 24 日第 1228 号法律、1988 年 10 月 27 日第 470 号法律或以上法律的实施细则规定的行为,将被处以行政罚款。 审查和处罚的主管机构是违法者所登记的市政府(Comune)。 市政府(Comune)根据1981 年 11 月 24 日第 689 号实施审查和处罚程序,该法律第 1 条规定 “除非违法行为发生前法律已生效,否则不得受到行政处罚”。

查看更多
17 January 2024
Trio Sheliak in concerto – omaggio a Filippo Nicosia

1月15日,天琴座三重奏音乐会在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中心举办。这一三重奏组合于2019年在佛罗伦萨成立,由三位对钢琴三重奏怀有热情的音乐家Emanuele Brilli、Matilde Michelozzi和Sergio Costa组成。我们也以此次音乐之旅纪念四年前离世的外交官倪飞(Filippo Nicosia)。 ​​​

查看更多
10 January 2024
意大利开始担任七国集团轮值主席国

自2024年1月1日起,意大利第七次担任七国集团(G7)轮值主席国。七国集团由意大利、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组成,欧盟亦参与其中,各成员国因共同的价值观和原则而团结在一起,在捍卫自由民主和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意大利副总理兼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部长安东尼奥·塔亚尼(Antonio Tajani)的领导下,将组织四次七国集团部长级会议:两次外交部长会议将分别于今年四月在卡普里岛以及今年秋季在菲乌吉举行;国际贸易部长会议将于今年七月在雷焦卡拉布里亚举行,发展部长会议将于今年秋季在佩斯卡拉举行。 意大利总理焦尔吉娅·梅洛尼(Giorgia Meloni)将于今年6月在普利亚大区博尔戈埃格纳齐亚主持召开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峰会,将意大利担任七国集团轮值主席国一年的工作推向高潮。各项有针对性的部长级会议将专门讨论国际时事主要议题,从工业到航天再到内政,以及基础设施和运输、气候、能源与环境、金融、司法、研究、劳工、农业和卫生等。 意大利在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最重要的优先事项是尊重国际秩序,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以及中东地区发生的冲突严重动摇了国际秩序,意大利将引起其合作伙伴和国际社会对这两个问题的持续高度关注。 乌克兰问题和中东问题是塔亚尼部长与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1月2日进行的通话中的部分议题,塔亚尼部长也已经并将继续在与其他成员国外长的后续会议中讨论这些议题,以期联合行动的具体启动。 “在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我们显然会重点关注地中海地区,我们有责任从当前正在发生的中东冲突入手,推动那些有利于整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解决方案。我们还将继续大力支持乌克兰,包括在重建方面”,塔亚尼表示。“关注的焦点将放在巴尔干地区和非洲,前者对整个欧洲的稳定一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后者,我们希望推动与非洲国家平等、有效和互利的伙伴关系,以确保非洲大陆的安全与韧性。” 与全球事务所有重要参与者的关系将成为意大利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的关键主题之一。意大利意识到,为应对如此复杂的全球挑战,需要进行深刻而开放的对话,对话的重点也将放在印太地区,因为这里是一个增长强劲的地区,并且处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中心。 意大利在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还将致力于解决一些决定性的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基于规则的国际贸易;数字化转型,包括人工智能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发展与移民之间的联系等。 “意大利将明确把移民问题列入七国集团的议程之中”,塔亚尼副总理表示,“这是意大利政府在每个论坛上都提出的优先事项,我们还为此在去年7月与国际社会开启了一项共同的进程:在意大利外交部办公大楼举办的移民与发展会议上启动了“罗马进程”,来自地中海、非洲和海湾地区的国家均参与其中。” 在应对这些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时,轮值主席国意大利将力求通过以对话与合作为特点的方法脱颖而出,在始终坚定尊重国际法和人权原则的基础上,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寻求能够推动主要冲突地区稳定和新兴经济体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解决方案。 如需了解更多最新消息,请访问七国集团2024官方网站。

查看更多
15 December 2023
2024-2025学年面向非欧盟学生开放的奖学金

意大利驻华使馆很高兴地通知大家,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发布了2024-2025学年的奖学金公告,共有20份奖学金面向在非欧盟国家取得学历的学生开放。提交奖学金申请的截止日期为2024年2月15日意大利时间12:00(世界标准时间11:00)。 有关申请人需满足的要求以及提交申请的方法和截止日期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布雷西亚大学官方网站:https://www.unibs.it/en/university/work-us/calls-and-notices/scholarships-reserved-applicants-non-eu-countries-star-lmint-ay-20242025

查看更多
12 December 2023
“外交部校友”平台现已开放

你在意大利留学期间获得了意大利政府提供的奖学金吗? 加入Alumni Farnesina(https://alumnifarnesina.it),这是为意大利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前奖学金生创立的的第一个网络平台。 这个平台是由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和意大利教育中心合作创建的,现在对全球所有校友开放。这是一个交流和对话的空间,您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获得新机会,并加强与意大利的联系。 现在就加入,不要忘记告诉你的朋友们! 你还可以通过iOS和安卓上的Alumni Farnesina应用程序访问。

查看更多
10 December 2023
欧盟驻华代表团就“国际人权日”的声明

今天,全世界庆祝《世界人权宣言》发表 75 周年。自 1948 年通过以来,《宣言》的 30 项条款引发了全球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变革。人权是普世的、不可分割的和相互依存的。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享有人权;所有人权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任何时候,包括在冲突或危机时期,人权都是相关和适用的。人权不能受地理或文化因素的影响。 欧洲联盟认识到中国近几年在减贫、改善医疗、教育等其他为其公民的社会改善方面做出了显著努力。不过,与此同时,公民和政治权利并未受到保障,而且在某些案例中这些权利受到有意的、系统性侵犯。 才此背景下,欧盟重申其对中国非常严重的人权状况的关切,并敦促中国遵守其根据包括本国宪法在内的国内法和国际法所承担的义务,尊重、保护和实现所有人的人权,包括维吾尔族人、藏族人以及中国各地在民族、宗教和语言上属于少数群体的人。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OHCHR)的评估报告证实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权状况的严重性。欧盟强调正义和问责的必要性、敦促中方与人权高专办就落实报告的建议开展合作。(欧盟另外强调)有必要根据评估报告创造条件就新疆人权状况进行实质性的讨论。严重关切包括:大规模的任意拘留、广泛监控、跟踪和限制性的措施、强迫劳动、酷刑、强迫墮胎和绝育、计划生育和家庭分离政策以及基于性别的暴力。欧盟特别关切对行使基本自由的系统性和严格限制,包括宗教或信仰自由,以及对少数群体在私人和公共场合,包括在教育领域享有自己的文化和使用自己的语言的权利的系统性限制。这些限制有可能导致文化消亡。在西藏,强制寄宿学校和 DNA 采样进一步表明了严峻的人权状况。欧盟继续呼吁独立的国际专家、外国记者和外交官能够有意义地、不受限制地和不受监督地进入西藏、新疆和中国其他地区。 根据估计,在中国的死刑判决和处决数量远远超过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与国际标准背道而驰,中国也将其适用于非暴力犯罪案件。欧盟呼吁中国在适用和判处死刑方面提高透明度,并进一步减少刑事犯罪的死刑罪名。欧盟重申死刑是一种无效的、不必要的和不可撤销的惩罚,并敦促中国暂停执行死刑和最终废除这种不人道的做法。 人权捍卫者、人权律师、记者、独立报道者、其他媒体工作者和知识分子仍然面临遭受骚扰、恐吓和监视,并受到出境禁令、软禁、酷刑和虐待、非法拘留、判刑和强迫失踪(包括通过或构成酷刑和虐待的指定地点进行监视居住(RSDL)的做法)的威胁。 欧盟敦促中国确保充分尊重法治、确保正当程序以及公正审判保障,并彻底调查任意拘留、酷刑、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或处罚以及对人权捍卫者及其家属的骚扰等被报告的案例。被拘留者理应享有接触自己选择的律师、获得医疗援助和联系家属的权利。中国应该停止在指定地点进行监视居住(RSDL)的做法,该做法已被联合国特别程序谴责。中国也应该停止以获取强迫和公开的口供为目的,对被拘留者使用酷刑、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 欧盟继续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并敦促中方立即、无条件释放:曹三强牧师、常玮平、陈云飞、程渊、丁家喜、高智晟、果·西绕嘉措(Go Sherab Gyatso)、郭泉、何方美、黄琦、黄雪琴、萨哈罗夫奖获得者伊力哈木·土赫提(Ilham Tohti)、卡米莱· 瓦依特 (Kamile Wayit)、李翘楚、李延贺、李昱函、彭立发、秦永敏、覃永沛、仁青持真(Rinchen Tsultrim)、阮晓寰、扎西多吉(Tashi Dorje),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Tashpolat Tiyip)、王爱忠、王丙章、王建兵、王怡牧师、王藏、许那、徐秦、许艳、许志永、杨茂东、张春雷牧师、张展和以及欧盟公民桂敏海(后者的领事访问权必须得到尊重)。 在中国,言论自由和获取信息的自由越来越严重地被压制,通过对记者和媒体工作者进行审查、恐吓和监视的方式。由于其工作,驻华外国记者和媒体工作者继续面临骚扰、恐吓、任意拘留、签证限制、监视等问题。欧洲联盟强调言论自由和媒体自由对善政的关键作用。欧盟还敦促中国遵守以和平方式示威的权力。 欧盟坚信,性别平等、妇女权利和LGBTI人士的权利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在中国和欧盟,基于性别的暴力仍然广泛存在。在此背景下,欧盟敦促中国确保保护那些遭受侵犯其人权和被虐待的女性活动人士。欧盟呼吁中国坚守其消除性暴力和基于性别暴力的承诺。 此外, 欧盟仍然关切香港人权状况。《国家安全法》和《煽动条例》的压制性使用,破坏基本自由。选举制度的彻底变革侵蚀了民主原则和政治多元化。欧盟特别关注对政治家和民主人士的审判,尤其特别关注黎智英一案。欧盟敦促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当局恢复对法治、基本自由和民主原则的充分尊重。这些是香港在 “一国两制”原则下保持高度自治、遵守香港基本法和中国的国际义务的关键。 中国理应尊重不驱回原则,避免任何不符合国际法的域外活动(包括胁迫)。 然而,欧盟与中国在人权方面虽然存在制度性分歧,但欧盟相信可以和应该通过双边对话(包括中欧人权对话)就这些分歧进行讨论,并在有接触潜力的领域开展合作。 通过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 75 周年,欧盟重申了其对充分实现人权的承诺。宣言中所载的简单理念,即权利不是赋予的,而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至今仍在欧盟、中国和世界各地产生着无可争议的影响。

查看更多
30 November 2023
贝尔尼尼部长结束访华行程:科学合作对于应对全球挑战至关重要

中意创新合作周是由意大利共和国大学与科研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共同主办的年度活动,旨在加强各自的国家学术教育、研究和创新体系。该活动今年已举办至第十二届,由意大利大学与科研部部长安娜·玛丽亚·贝尔尼尼(Anna Maria Bernini)和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张广军主持开幕。 在开幕式上,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Massimo Ambrosetti)对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与中国科技部2024-2025年科技合作执行计划进行了续签。该执行计划属于2004年双方签署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一部分,并在今年9月4日由两国外长安东尼奥·塔亚尼和王毅主持召开的中意政府委员会联席会议上与中方达成共识,将该议定书坚定确认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参考框架。 随着执行计划的签署,为期两年的各项联合研究项目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启动,项目由意方(通过意大利外交部和意大利大学与科研部提供的资金)和中方共同资助。共有5个领域的10个项目入选:农业和食品科学(2个);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人工智能(1个);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2个);绿色能源(3个);生物医学(2个)。意大利方面对2024/25两年期项目投入的金额总数为140万欧元。 访华期间,意大利大学与科研部部长安娜·玛丽亚·贝尔尼尼会见了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张广军和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两次会晤期间,意中双方表达了在气候变化、极地科学、生物多样性、健康、城市设计和冬季运动技术、海洋保护等共同关心的领域保持和推动科学合作及大学间合作的愿望。此外,贝尔尼尼部长还强调指出,意大利致力于在互利原则的基础上使两国之间的科学与学术合作日益透明。贝尔尼尼部长在与在华意大利科学界人士的见面会上也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在华的意大利教师和研究人员具有一种附加价值:他们和交换学生一样,都可以构建起一种特殊的沟通渠道。 “意大利和中国之间的双边科学关系受到政府层面的有效合作方案以及双方研究机构和大学发起的众多联合活动的推进。这些稳固的合作机制将有助于发起新的联合倡议,并有助于应对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挑战。事实上,如今国际科学合作以及科学外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成为最好地应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挑战的重要工具,鉴于这些挑战的性质和规模,我们需要果断、共同和影响深远的应对措施”,贝尔尼尼部长在访华期间说道。 在学术合作方面,迄今为止,两国的大学之间已达成1016项协议,高等艺术、音乐和舞蹈教育机构(音乐学院和专科学院)之间已达成115项协议。有914名中国学生在意大利的大学注册入学(2021-2022学年为1120人,2020-2021学年为1279人,2019-2020学年为1128人)。在高等艺术、音乐和舞蹈教育机构,中国学生约有7500人,近年来这一数字基本保持不变。 如前所述,意大利有大量的研究人员和大学教授在华工作。这一举措的目的也在于增加在华意大利学生和博士生的数量,以期在透明和互利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往来交流。

查看更多